中国网2017-07-11
新三板定增市场上最“强大”的力量正在发生变化。
2017年上半年,机构贡献的定增额,占到了新三板定增总额的76.97%,依然是定增市场的主力。然而,随着市场预期的分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正发生微妙的变化。
IPO浪潮下,受制于国有股划转和三类股东,券商和公募等传统的二级市场玩家,对新三板的热情正在消退。2017年上半年,券商和公募参与定增金额分别为15亿元和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80%和83.33%。
硬币的另一面。当下,拥有1万多家公司的新三板俨然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标的池。随着估值下降,PE、VC等投资机构选择加注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投资公司参与定增金额达到了3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3.05%。
投资公司仍在攻城略地,券商和公募专户选择离开,非金融类公司处于观望。这就是2017年上半年的新三板机构定增江湖格局。
机构投资额中位数为1100万元,投资金额最大的是中国银联一次投出24个亿
机构是定增市场上的绝对主力。2017年上半年,参与新三板定增的机构达到1612家,出资金额中位数为1100万元。
虽然金额已经不小,但跟A股市场上的土豪比起来,还是逊色很多。根据数据,2017年参与A股配售的机构出资金额中位数达到了1.95亿元。
当然,这与两个市场的投资逻辑以及参与主体不同是密不可分的,不过不要以为新三板市场上就没有土豪的身影,一共有90家机构在上半年总投资额超过1亿元,占比5.58%。在神州优车(838006.OC)的定增中,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一次出资24亿元、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9.99亿元参与其中。
大部分机构出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这个区间共有768家机构,占比47.64%;1000万元以下的有627家,占比38.90%;出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机构也有127家,占比7.88%。
读懂君发现,除了新三板市场上的资深玩家,一些地方国资委独资的公司也加入了定增行列。
2017年上半年,投资金额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出现了两家国资委独资控制的公司的身影,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由地方国资委旗下的独资企业参与的定增金额达到了20.80亿元,要知道,这还不包括一些国资委和一些投资机构合资的主体。
在投资金额前十的机构中,投入最多的是陕西国资委全资控制的公司,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骏景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其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出资7.65亿元参与了开源证券的定增;陕西骏景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作为控股股东出资1143万元参与了骏途网的定增。
上海国资委也以5.53亿元的投资额排名第七。
排名前十的机构
主流玩家坐阵,投资公司整体投资规模逆势扩张
与2015、2016年相比,2017年的机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最显著的是投资公司大举扩张,尤其是一些市场中主流的投资机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参与新三板定增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投资公司、非金融类企业、证券公司、公募专户以及其他五个类型。
投资公司主要包括PE、VC等;非金融类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挂牌企业以及一些普通的公司;证券公司主要包括券商资管计划认购以及做市库存股以及自营盘认购;基金管理公司为公募专户产品;其他包括参与比较少的一些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投资公司还在扩张领地。
2015年上半年,投资公司总投资额为134亿元,市场份额52.20%;
2016年上半年,投资公司参与定增的金额达到了269亿元,市场份额稍有下滑,为49.51%;2017年上半年,投资公司参与的金额达到了331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3.05%,占比达到68.89%,是唯一在增长的。
投资机构逆势增长的原因很简单,市场上一些主流投资机构,非但没有降低在新三板的投资金额,极个别反而加大了投资规模,比如九鼎集团、金石投资、同创伟业、深创投、盈科等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机构。
2016年全年,剔除券商及投资次数只有1次定增的机构外,金石投资是所有机构中投资金额最多的,达到8.01亿元。而仅在2017年上半年,金石投资就已经投资了3.29亿元,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九鼎集团去年在新三板上投资不超过1亿元,不过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的配售中,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4.19亿元。
这些资深玩家之所以逆市扩张,最主要的逻辑就是Pre-IPO,比如盈科。“盈科资本是一家专注Pre-IPO投资的专业机构”,这是盈科对自己的评价。
盈科2016年全年投资额为1.83亿元,2017年已经达到了2.63亿元盈科上半年完成配售的一共有7家企业,其中3家目前也已经处于辅导阶段,另外四家目前从业绩上来看,营收中位数为1.77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2161万元,注意的是净利润增速达到了98%,IPO或许也是迟早的事情。
九鼎集团也一样,一共投了3家企业,目前两家都在IPO;类似的还有同创伟业,在去年只投了2个亿,目前为止完成配售的已经达到了4.5亿元,“主要的逻辑还是IPO”,同创伟业新三板合伙人张文军对读懂君表示。
不过,读懂君了解到,对于一些投资机构而言,新三板更多是一个投资项目库,而非一个独立的市场。在新三板持续寒冬,整体估值持续下移的情况下,这些机构看到了机会。
“我们主要是在新三板上去寻找标的投资,而不是在新三板上寻求退出,在市场持续偏冷的情况下,一些好的企业估值相对会合理一些,这对于我们的投资是有利的”,张文军表示。
券商、公募专户不玩了,两者上半年定增投资额仅占到3.6%
与投资公司加速扩张相对应的是,公募和券商都在收缩战线。
读懂君注意到,2016年全年,投资额前十的机构中,券商可以占据2席;如果把排名放大到前20,那么券商的家数总共达到了4家,其中中信证券投资总额达到了8.62亿元,东方证券投资额7.49亿元,广发证券7.43亿元,兴业证券投资了5.61亿元;
在剔除券商以及只单次投资的机构外,2016年,投入前十的机构中,公募基金公司占了三席;
而在2017年上半年,定增机构排名前20的机构中,券商只有一家,那就是太平洋证券,投出了3.33亿元,主要是旗下资管计划太平洋宁静88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分别重仓了万峰电力以及金达莱,其中在万峰电力投资了1.31亿元,投资金达莱1.81亿元;除此之外,东方证券以1.45亿元的出资额排名第47,券商中定增金额排名第三的长江证券,在机构中只排到第118.
而在剔除券商以及单次投资的机构后,2017年上半年,排名最靠前的天弘基金,排名仅为22名,在上半年天弘基金的投入为1.24亿元。
之所以在投资额靠前的机构中券商和公募的身影变少了,一方面是投资公司的扩张,另一方面,券商和公募自己不投了。
2015年上半年、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券商参与定增金额分别为38亿、75亿、15亿,占比分别达到14.61%、13.72%、3.03%。无论从金额还是占比上,都能看出今年上半年券商在全面收缩。
券商投资额下滑,与企业做市意愿不断降低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券商认购的主要是做市库存股,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愿意做市,做市商自然也拿不到票了。而且随着二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下降,做市商转而从二级市场直接拿票,这也导致了券商定增金额的下滑。
另一方面,大部分券商作为国有股,就算集邮也需要划转一部分到社保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券商基本上没有盈利了”,某券商人士曾公开表示,这也导致了投资公司在pre-IPO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券商的份额在急剧下滑。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公募专户身上(图表中为基金管理公司).
2015年上半年公募专户总共投资额为5亿元,2016年上半年达到了18亿元,不过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配售的公司中,只有3亿元属于基金管理公司,市场份额仅有0.55%。
不难看出,投入规模在急剧下降。
除了行情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三类股东问题让这些公募专户雪上加霜。因为公募专户产品本质上就是资管计划,在三类股东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的情况下,公募专户在新三板投资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也就不足为奇了。